礼拜一-礼拜五:09.00 早上-06.00 下午

新闻中心

赛场拼搏展锋芒,终身保障筑根基

2025-06-20

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,中国运动健儿以无畏姿态勇攀高峰,竞走冠军杨家玉、体操冠军刘洋等 130 名奥运奖牌得主用汗水铸就荣耀。而在他们身后,国家保障体系正以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支持,为运动员的逐梦之路筑牢根基。

一、终身保障:从赛场到人生的温暖护航

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联合社会力量发起的 “优秀运动员终身保障公益项目”,开创了以商业保险为运动员提供终身养老保障的先河。该项目为巴黎奥运会前三名运动员量身定制了养老保障金 —— 金牌得主每月 6000 元、银牌 5000 元、铜牌 4000 元,直至身故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后的经济后顾之忧,更传递出社会对体育精神的尊重与关怀。竞走冠军杨家玉感慨道:“这份保障让我们在职业生涯中能更专注地投入训练,退役后也能从容开启人生新篇章。”

事实上,我国已构建起覆盖 80 万人次的 “五金一险” 行业保障体系,包括伤残互助保险、高等教育资助、重大伤残医疗补助等。例如,伤残互助保险自 2004 年实施以来,累计为 1.9 万人次发放补助超 5100 万元,成为运动员伤病风险的 “减震器”。

二、科技赋能:用智慧突破竞技极限

在科技助力的赛道上,国家冲浪队的逆袭堪称典范。武汉体育学院智能体育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,通过 “人 + 机 + 环” 耦合分析,为运动员定制了板型优化方案和 TRX 悬吊训练体系,帮助 15 岁小将杨思琪在巴黎奥运会上创造中国冲浪项目历史最佳战绩。团队利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、无人机视频分析等技术,精准捕捉技术细节,使运动员的控板能力和战术决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。

这种 “科技 + 体育” 的深度融合,正成为提升竞技水平的关键引擎。例如,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团队为射击、体操等多支国家队提供 “郑氏伤科” 特色诊疗,通过中医手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,将艺术体操队的伤病率从 90% 降至 30%,助力队伍斩获 50 余枚世界级奖牌。

三、全周期守护:从训练到赛场的立体保障

在国少队的集训基地,后勤保障团队用 “全天候服务” 诠释责任 —— 医疗组凌晨为失眠球员提供心理疏导,科研团队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运动员身体数据,装备管理人员深夜检修器材。这种精细化保障在大型赛事中尤为突出: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整合 25 家酒店资源,提供 9200 间客房,并建立食材 “统一验收、储存、配送” 机制,确保 9000 余名参会人员吃得安全、住得舒心。

医疗保障的 “国家队” 更是赛场外的隐形冠军。成都体育学院近 30 名医生随队出征巴黎,通过 “线上 + 线下” 巡诊模式,为射击、体操等项目运动员提供伤病预防、康复治疗及心理调控服务,直接或间接助力队伍斩获 40 余枚奖牌。这种 “体医融合” 的创新实践,让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中始终保持最佳竞技状态。

bevictor伟德官网入口

四、制度创新:构建体育强国的长效支撑

从政策设计到落地实施,我国运动员保障体系正不断完善。2018 年修订的《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办法》将橄榄球、冬季项目纳入覆盖范围,并建立动态浮动缴费机制;2024 年推出的终身保障项目,则首次将商业保险深度融入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。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,更吸引了安踏、中国太保等企业持续投入超 30 亿元支持体育公益。

赛场拼搏展锋芒,终身保障筑根基

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所言:“保障体系的完善,既是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致敬,更是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体育事业的动力。” 当赛场拼搏与国家保障同频共振,中国体育正以更坚实的步伐迈向强国之路。未来,随着 “体育 + 科技 + 公益” 模式的深化,这份 “有温度的保障” 将继续为中国健儿插上逐梦的翅膀。